(通讯员:李格)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0日10点到12点,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系列讲座”第四讲通过ZOOM会议平台成功举办。美国罗格斯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宋伟杰作了题目为“空间,情感,北京地形图”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李跃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担任与谈人。
宋伟杰教授首先引入研究依据的理论资源,如“文学地理学”“境遇主义心理地理”等,辨析了“地形图”“制图学”“地理”三个概念,指出他的研究使用“地形图”来测绘现代北京,并非指涉科学化的制图行为,而是将真实地理与文化想象相结合。宋教授认为文学书写与研究,绘制的是情感地形图。所谓“情感”,既包括私情、欲望,也包括公共情感,涉及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以及形形色色的情感类型。因此,宋教授尝试以空间地理、情感类型、文学测绘为研究框架,拣选并解读大陆、台湾、香港、海外华语语系以及西方世界的重要北京文本,力图深描从清末民初到冷战前后,有关现代北京的情感体验、空间想象和文化记忆。
宋伟杰教授结合空间理论、情感转型和制图学等理论,揭示并探讨了想象北京的五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时空形变的故乡”:选择在地者的视角,以满族“正红旗下”北京人老舍的小说戏剧及其影视改编为案例,关注北京街道的警幻、战时故都、城市转型、空间生产和情感内爆等问题。第二种方法是“快照与世情”:从客居者的叙述入手,通过研究通俗叙事大家张恨水的章回体野史、稗史、外史、罗曼史写作,分析作者如何采用“快照—世情”的纠缠、“叙事—抒情”的纠葛、“信息—故事”的合谋等书写方式,展现老灵魂、新青年身份的暧昧与心灵的裂变。
第三种方法是从“审美与政治之城”角度进入文本,关注诗人学者建筑家林徽因如何以空间意象的营造来展示涌动的心理、意识的流变、时代的感受,从而探讨林徽因的审美体验、城市规划、政治参与等问题。“比较视野中的帝都”是研究北京情感地形图的第四种方法,在此宋教授对林语堂的理想型城市和快感原则、德龄公主的紫禁宫闱秘史、谢阁兰的空间异国情调进行分析,覆盖了北京外城、内城、地下城空间网络,综合呈现了比较视野中依附于空间构造的北京城市想象。第五种方法是“移位之城与后记忆”,试图从后记忆的角度探讨离散、移居人群的城市想象。具体而言,宋教授论及了梁实秋的饮馔怀旧和想象归乡、林海音与钟理和判然有别的羁旅客居与原乡探寻、金庸的武“闯”与侠“隐”中铺展的后遗民心理地理图景,最终揭示了在故乡和客乡的游移和想象中,离散作家的身份认同问题。
讲座结束后,林峥教授对以上五种想象“北京”的方法与实践一一进行了精彩评述与回应。最后,李跃力教授进行总结,指出宋伟杰教授此次讲座具有典范的方法论意义以及思辨性、交融性、问题性的典型特征,鼓励学生沿着宋伟杰教授所开启的研究路径进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