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禳灾与抗疫:文学人类学学会西安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范夏苇、惠欣)2022年1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叶舒宪倡议,我校与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组织的“禳灾与抗疫:文学人类学在行动”学术沙龙于线上顺利举行。按照议程安排,沙龙共分上下两个半场,来自西安6所高校的17位学者依次发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叶舒宪、文学人类学分会会长徐新建教授先后发表引言和总结讲话。

学术沙龙会场

 学术沙龙上半场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副院长王晓鹃教授主持,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李永平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杰进行评议。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以“现代性危机的预警和人文治疗”作为沙龙开场白。他以《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一书的内容作为发言主旨,从马克思、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切入,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叶教授指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性阶段的必然结果,而现代社会最大的危机,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并未得到充分论证。近两年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发,使得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叶教授倡导和鼓励人文学者抓住契机、集思广益,运用文学人类学“禳灾”与“治疗”等相关理论,全面省思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叶舒宪先生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曹胜高教授《时疫的认知与禳灾》通过梳理大量历史材料,从文化禳灾的祭祀形态、时气防疫的民俗形成、疫病救治的医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传统社会的时疫认知与禳灾情况。西北大学万翔《空间正义与景观开放:西安封城中的点滴思考》将地理学与人类学相结合,从空间和景观两个维度,阐释了人们面对疫情时的困惑和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西安外国语大学赵周宽教授《隔离与连接——西安抗疫行动中的治疗民族志书写》则通过隔离与连接的辩证共存关系,对现代性的深层逻辑作出揭示,并提出了文学人类学发展的四个新方向,主张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以谋求人文救赎的真正实现。我校吕亚虎教授《秦汉时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发微——以出土简文所载疠病为例》阐释了秦汉时期对疠病的诊断辨识、防控措施、医疗救治,以及对疠病和疠病患者的社会认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西安外国语大学苏永前教授《犹太大屠杀的神话溯源——布鲁斯·林肯及其〈神话理论〉》则从布鲁斯·林肯神话理论叙事出发,梳理了其人与其书,追溯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神话学渊源。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惠嘉《科学理性的危机与神话的启示》认为,全球新冠危机是科学理性、人类中心主义所致,应当重新审视神话的智慧,聆听其间的道德谕令,构建和谐有度的人与自然关系。罗格斯大学东亚系博士后赵世昌《身边的民族志:疫情下网格化社区的“原初社群性”省思》则通过疫情时期的“身边人类学”观察,提出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初社群性”依然存在,理解人类生态本相、反思自身社会行为,将是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所迈出的第一步。西安外国语大学马俊豪《灾难与治疗——〈克拉拉与太阳〉的“神话思维”分析》以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为出发点,通过解剖克拉拉的“主体意识”,探索在当代语境下人类重拾“神话思维”的可能性,以及在灾难面前“自我疗救”的方法。

 学术沙龙下半场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教授主持,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王伟教授、我校吕亚虎教授进行评议。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李永平教授《禳灾除祟的文化文本》通过丰富的图像,阐释剖析了文学与道教疫情禳解、民俗禳解、声音治疗,以及仪式剧的角色扮演等禳灾除祟的智慧,认为在近代科学产生前,文学部分承担了禳灾与疗救的角色,并表现为情节中的大闹和审美心理中“热闹”。西北大学张碧《禳灾与审美现代性》对前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前现代的宗教仪式与神话思维对于治疗现代性危机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将宗教审美思维与启蒙理性中的合理部分进行有效融合这一重要命题。我校侯亚伟《旱灾中灾民的日常生活:〈大旱度日记〉研究》则通过李敬泰《大旱度日记》这一独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静态文本,重溯旱灾期间灾民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命体验,并对荒灾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西安石油大学郭明军《关于“虎疫”的多重叙事——一份关于地方灾疫的文献考察》针对1932年关中“虎疫”的文献记忆进行梳理、分析与反思,通过地方个案的关中灾疫书写,探讨灾难叙事及其疗救价值与意义。西北工业大学李利敏《社会转型与文学中的瘟疫书写》则通过《十日谈》《鼠疫》及部分科幻小说等系列具体文本,对文学中的瘟疫书写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博士后张玉《疫情与生命价值的寻找》从情感困境、独处思考、疫情影响及生命价值的寻找等四个方面,展现出自身在两次疫情中的心路历程,启发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度过困境,从而寻求生命的价值。西安外国语大学周莹《孙思邈论传染病防治及民间接受——以〈千金方〉为例》通过对古代中医药方剂《千金方》中的传染病防治之法,以及民间百姓对应流传的一些民俗习惯,思考中国古代传染病防治手段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治所带来的启示。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范夏苇《禳灾除疫的仪式——以祇园祭为例》指出,日本祇园祭这一禳灾仪式的核心是祭祀冤魂亡灵、驱除瘟疫灾害,并以“热闹”与“洁净”两个切入点考察其文化文本背后的禳灾机制。

 本次沙龙闭幕式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曹胜高教授主持,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徐新建作总结发言。徐教授首先对本次沙龙的倡议、策划和组织队伍李永平、苏永前、郭明军等表示衷心感谢,并从议题重大、应对及时、阵营强大、研讨精深等四个方面,对沙龙召开的学术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疫情下西安沙龙的召开,体现出文学人类学在前沿关键领域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出文学人类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即以文献与叙事、现实与象征为特点的文学属性和以自然与文明、灾疫与反思为特点的人类学属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加强对民族志资料的搜集和深描。学术沙龙的两位观察员范夏苇和惠欣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术沙龙与会学者近80人

 作为这次沙龙的策划和组织人之一,李永平教授在沙龙开始和结尾代表策划团队苏永前、赵周宽、郭明军分别介绍了沙龙举办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果。首先,此次疫情封控期间举行的抗疫沙龙,是瘟疫与抗疫学术话题的深度模式;其次是自我疗救的民族志书写和历史书写;再次,是疫情封控中新文科、跨学科学术研究范式的有力实践;最后,充分彰显出文学人类学关切社会重大事件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担当,扩大了文学人类学“文学禳灾”“文学治疗”及“文化文本”等理论命题的社会影响;最后,充分展现出西安文学人类学的团队力量,在培养后备人才、创新研究范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