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科前沿青年论坛讲座“时空、记忆与文本: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三个向度”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05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叶凡)12月1日晚,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科前沿青年论坛第一季第六讲“时空、记忆与文本: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三个向度”于云端顺利开讲。讲座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孔军老师主讲、李永平教授主持。

讲座中,孔老师首先讲述了他把“口述史”和“非遗”结合的原因,说明使用广义上的文化传承人的概念来研究,继而界定口述历史、时空、乡土文化记忆、自然传人、文本等研究关键词。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重点聚焦非遗传承人,根据他们的记忆和口述展开研究。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在时空交织的背景中展开,指涉为历史学研究中的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其中,传承人时间的范畴包括生活的时间、编年的时间和生命的时间等,而地域空间、文化空间等对传承人记忆形成和口头叙事产生规制与影响。孔老师结合大量口述史访谈,重点解释传承人口述史语境的生产及其连续性、边界性等特点,认为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是“共居”与“自居”的关系,个体记忆隶属于集体技艺框架,集体记忆不是个体记忆的机械性相加。他继而提出传承人口述史记忆真实性方面的三重帷幕和四层真实,包括记忆的真实、回忆的真实和口述的真实、书写的真实。在记忆与传承的部分,孔老师以建筑术、木匠等传承人为例,解读记忆传承的身体性特征,认为非遗传承人掌握的建筑技艺已无法脱离传承人身体存在,身体成为非遗传承人承载和表达技术的依靠。身体是有意向性的空间,建筑技艺便存在于建筑遗产传承人的身体空间,技术扩展和延伸着身体空间的机能。在传承人口述史文本类型与解读的部分,孔老师解读了传承人口述史文本类型和传承人口述史文本的书写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方面。

在互动环节,孔老师依次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几个问题。李永平教授作总结,他对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学科前沿青年论坛活动表示赞赏,这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他认为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充满价值,具有独特性和前沿性特点,指出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可与传播学等相关领域进行进一步跨学科交叉研究,前景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