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兆文)12月23日晚,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科前沿青年论坛讲座第一季第十三讲“外国儿童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于云端顺利开讲。讲座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博士研究生白海瑞主讲、刘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白海瑞博士对选题缘由进行了解读。基于儿童文学与族裔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她通过梳理欧美儿童文学家和华裔作家的获奖作品,围绕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和族裔形象的自我建构两部分展开论述。白海瑞博士首先分享了早期外国儿童文学基于西方经验讲述的中国故事,重点分析了安徒生的《夜莺》《梦神》和却普曼的《小蓝》中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五兄弟》《天上的鱼》《美丽》和《扬子江上游的小傅》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六十个老爸的房子》,再到世纪初的《小菊回家了》,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作品不仅展现出西方作家对中国的集体想象,同时也是西方精神在中国形象上的投射与映照。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白海瑞博士首先阐释了《我在中国的童年》《兄弟》中体现的华裔面对母国文化基因和西方教育背景的双重冲突下的自我建构和身份困境,而《月夜仙踪》《难看的蔬菜》《西洋菜》《美生中国人》《舒琳的外公》等作品则让读者看到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华裔对文化身份的回归与接受。最后,白海瑞博士引用了彼得·海斯勒的名言,指出文化在交流中成就彼此,中国叙事和表达如何在保持文化独立性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能够被全世界的读者们认可、接受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讨论环节,主持人刘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文明互鉴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外国儿童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启发着我们思考如何走出东方主义的困境问题。裴亚莉教授肯定了白海瑞博士对史料和文本的挖掘,提出了结合中国发展、国际格局等历史因素研究中国形象变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