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山大学中文系陈伟武教授做客长安学术讲座
更新时间:2018-12-03 14:55:50
       (通讯员:顾群夷)11月27日下午,应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伟武教授莅临我校访问,并于长安校区文汇楼C区424会议室作了题为“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片论”的专题讲座。该讲座由杜敏教授主持,党怀兴教授点评。
       杜敏教授先介绍了陈伟武教授的基本情况:陈伟武教授先后师从潘允中教授和曾宪通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兼任澳门汉字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汉语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论文共计70多篇,在学界有重要影响。
       陈伟武教授的讲座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字词考释举例;第二部分是词汇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中,陈教授结合文献、民俗、方言等方面的材料,考释了“央帝”“六末”“邦君子”“诚仁”“霝君子”“择行钱、布”“必驾”“燔洛”“逢芳”等字词,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见。第二部分中,陈教授介绍了汉语词汇、词义中存在的神我、物我与男女有别的现象,并举例分析。语言里一些字词只用于神灵或自身,这一类词属于“神我之别”,后来部分字词可通用于神、我,这两种现象合称为“神我通别”,从中可推拟某些同源词的孳乳和分化的过程与结果。语言里的语义关系纷繁复杂,其中有一类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称为“物我之别”,可借此看出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中一些字词各有专施,男女之别非常鲜明。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伦理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创造等方面对男女的不同要求和评价。陈伟武教授的发言旁征博引,以小见大,幽默风趣,会场气氛活跃,不时掌声雷动。
       互动环节中,陈伟武教授回答了“战国文字与秦朝‘书同文’的形态差异”“秦朝‘书同文’的依据”“通假字解读”等相关问题。此外,陈伟武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读书心得和生活趣事。
       点评环节中,党怀兴教授高度评价了陈教授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他希望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时,要多关注学术前沿,也要多看集解、集释以及其他研究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光会查资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别和运用材料。他让同学们向陈伟武教授学习,将学术视野扩大不要局限在专业里,用好文字发展史、汉语史、汉文化史这三种史料,大处着眼、小处落手,深入研究相关的问题。最后,他还指出学术没有雅俗之分,方言、民俗等也具有可挖掘的学术价值,陈伟武教授在詈语语方面的研究就是一种典范。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