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扬州大学九州平台张其昀教授做客长安学术讲座
更新时间:2018-11-08 00:01:03
       (通讯员:王迪)近日,应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邀请,扬州大学九州平台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昀教授莅临我校访问,并于长安校区文汇楼C区424会议室作了题为“语言的起源观——传统语言起源观补正”的专题讲座。该讲座分上下两个半场,分别于10月30日晚上、10月31日上午两个时间段举行。讲座由赵学清教授主持,党怀兴教授点评。
       赵学清教授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张其昀教授的研究情况及所获得的成就:张其昀教授迄今已经出版《中国文字学史》《“说文学”源流考略》等四部专著,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文研究》等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其著作《< 广雅疏证>导读》获第14届“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在学界颇具影响。
       讲座中,张其昀教授首先从西方五种主要的语言起源学说切入,引述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赫尔德等西方哲学家的语言理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运用拟声说和感叹说对语言起源的探索。接着,张先生从《山海经》《说文解字》《六书故》等文献典籍和章太炎先生、刘师培先生、黄侃先生等语言学大师的论述出发,归纳并阐发了我国“拟声说”“泛拟声说”的理论根基和“以声音探求语源”的尝试。其后,张先生指出,“约定俗成”不是凭空的,而是具有某种有理性,这种有理性的基础就是“对声音的模拟”;但同时这种有理性又是相对的。最后,张先生总结道,语言起源于声音模拟。与意义结合的语音是客观声音的模拟,因而音义结合是有理性的;而什么样的语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的结合又是约定俗成的,因而音义结合之有理性又是相对的。对此,我国传统语言起源观已得其大体。就我国传统语言起源观加以补正,并参酌西方有关学说,我们就能获得对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正确认识。张其昀教授的演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充满了思辨的意味和创新的火花,会场不时掌声雷动。
       在互动环节,张其昀教授针对惠红军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对‘人’的释读” “形声学说”“语言习得”“个体认知差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张其昀教授对前文献语言时期的语言起源的探讨,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天地。
       在点评环节,党怀兴教授高度评价了张其昀先生所提出的学术观点及其学术研究方法,认为张先生的报告为研究汉语词义的起源、研究近义词的区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告诫同学们词义的考释不仅仅要着眼于字形,还要观照词性的转化,在学术研究中要把形、音、义贯通起来,要把中国传统的语言起源思想同西方理论结合起来,互相对照,彼此印证,从对旧的学说的挖掘中,寻找出新的、更加系统的理论。赵学清教授最后总结道:“‘约定俗成’并不意味着音义的结合就是无理性,也不意味着不能再去探讨它。对待学术研究,我们要有钻研的意识和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用长时间的积累将所学不断外化,最终学有所成。”在场同学听后深受启发,对三位教授的精彩发言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