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文苑)3月18日至25日,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二周博士报告继续开展。来自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学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下面是博士报告的简要内容:
2019年3月18日,第58场博士学术报告以《汉语同源词研究概述》为题,由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晓梅主讲。陈晓梅聚焦汉语同源词,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学术报告。首先她介绍了同源词的定义:“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词。”接下来,她从语义和语音两方面着手,对同源词判定的标准做了说明。最后,陈晓梅通过对王观国、黄承吉、王力等语言学家学术思想的介绍,详细讲述了同源词的学术发展史。此次报告简明扼要,但内容深刻,让大家在学习到新知识之余,又倍感有趣。
2019年3月19日,第59场博士学术报告以《鲁迅与<晨报副刊>始末》为题,由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崔燕主讲。她从《晨报副刊》的来龙去脉入手,介绍了《晨报副刊》之名字由来与鲁迅的关系。然后详细从《阿Q正传》、小说与译文、其他文学作品几方面介绍了鲁迅与《晨报副刊》的渊源。鲁迅的发刊量顶峰集中在1922年,仅这一年,鲁迅不但连载完了《阿Q正传》,而且这期间发表的小说和译作高达39篇,这主要原因在于该时间段正值曾经的学生孙伏园任《晨报副刊》的主编。 最后,崔燕展示了通过《晨报副刊》作家年度发文量折线图,从数据上直观展现出正是当代文学史的主将如鲁迅、周作人、徐志摩等人身体力行方才使得《晨报副刊》的传媒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正是由于有《晨报副刊》这样一个热衷于新文学传播的大众传媒,方才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文学新人并力助他们茁壮成长。
第60场博士学术报告以《供给制与延安文学:从个人走向集体》为题,由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田松林主讲。他的报告主要围绕供给制与延安文学,从供给制对延安文人、文艺刊物的影响和供给制中文人的身份认同、创作心态与生存空间两方面进行了解析。在第一部分中,他讲了在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的年代文人们向往延安,走向延安。在延安的供给制中文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延安文艺刊物运作机制也在供给制中发生了改变。第二部分中,他认为在这些改变中作家的身份认同、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作家开始从“市场人”走向“公家人”。在供给制的背景下,文人的创作空间也从丰富走向唯一。
2019年3月22日,第61场博士学术报告以《唐诗归隐情思与令狐冲形象塑造》为题,由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爱军主讲。他首先从归隐情思溯源出发,为同学们讲解并分析了唐诗中的归隐情思,紧接着讲述了《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隐士定位,随后为大家讲解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归隐模式,并分析了令狐冲的形象,每个方面的讲解都与其主题相结合,充分论证了他的观点,报告过程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第62场博士学术报告以《<浮生六记>两性关系的现代思考》为题,由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孙琳主讲。她首先介绍了《浮生六记》及其作者沈复,接着对《浮生六记》的文体特征进一步说明。第三部分,她向我们解读了《浮生六记》中两性关系的表现及现实思考。从家庭生活的艺术美化、夫妻情感的深挚感人、亦妻亦友的深挚感人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说明。最后进行总结:他们将枯燥的家庭生活变得富有艺术氛围,以一种相濡以沫的深情互相扶持。他们互相倾慕、拥有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产生了知己般的爱恋。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两性来说也是值得借鉴的。
附:第三周博士报告安排:
时间 |
地点 |
专业 |
报告人 |
题目 |
3月25日 14:30 |
文渊楼1314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高红娜 |
论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 |
张小玲 |
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少数民族语言和民族认同感的关系研究 |
3月27日 14:30 |
文渊楼1314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王 璐 |
《史记索引》研究综述 |
3月29日 14:30 |
文渊楼1314 |
中国古代文学 |
吴致宁 |
民族融合背景下的金代诗歌发展 |
孙 琳 |
《娇红记》爱情观的现实意义研究 |
韩团结 |
《搜神记》“梦话”的文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