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古典诗词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线上做客长安学术讲座
更新时间:2020-05-25 15:43:09

(通讯员:聂晴)2020年5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琼教授应邀做客长安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会议号133839648)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裴亚莉教授主持,刘凯副教授作点评,多门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社会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

吴琼老师以当代西班牙艺术家José Manuel Ballester“世界名画”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最后的晚餐》作为讲座的导引点。这个系列作品对世界名画所做的改造是“减”去画中的人物,“补”上原先被人物遮蔽的背景空间。以当代回应过去,对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的改造,重现空间的完整结构——以绘画作为“引子”,由图像进入绘画史(艺术史),进而透视文艺复兴的文化史。由此,一场有趣味的学术讲座正式展开,吴琼老师以新颖的图像阐释方法勾勒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发展的历史和一些特殊的横断面。

首先,吴老师先对讲座标题中的“意大利”和“文艺复兴”两词的概念做了提示性限定,把握贴近具体历史语境的词义是探讨后续问题的先决条件。接着,在讨论“文艺复兴艺术的发生”这一“旧”问题时,吴老师强调文艺复兴是众多的事件合力产生的,尤其例举了如“修道院改革”等具有杠杆推力作用的事件。继而探讨了理解文艺复兴艺术的几项“规则”,这些规则最终都是指向图像和某一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赞助人制度实行赞助人灵魂得救、愿望圆满的问题,实际上建立了图像和现实空间之间的关系;绘画题材整体经历了从宗教到神话的转变则表明图像文本和叙事文本之间的关联转变。在对以上部分进行讨论时,吴老师时刻实践着以图像为例来演绎论点。

吴琼教授把“互文性”作为阐释图像的路径,建立起分析图像的通道,对发生在图像文本内部、图像与空间等不同的互文方式进行详实的分析,以大量绘画作品为证。在阐释圣母领报图时,吴老师强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领报图都有三重叙事语言结构:派遣环节——上下结构,告知环节——左右结构,领报环节——情态结构。在圣母领报图中,除了固定的结构,还都有某些能指所指已锁定的符号,譬如意指“圣母之圣洁”的百合花、意指“基督时代”的经书等等。面对同样的结构和符码,艺术的丰富性和个性化则是靠不同艺术家对这些叙事点的不同强调来呈现的。吴老师通过洛伦佐·莫纳科、马蒂尼和梅米、菲利波·利皮、弗朗切斯科·德尔·科萨等人的圣母领报图作对比说明上述观点。接下来所谈的以圣母子为主要表现中心的图像作品同样也有其互文性表达。

吴琼老师还与部分与会的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线上讨论并简要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刘凯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点评,他认为吴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区别于一般的通过文学、艺术观念来片面、宽泛、抽象来理解文艺复兴的策略,吴琼老师的讲座点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强调使用更为具体的方法作进一步理解。而吴老师突出了历史的具体性,还原历史语境,他的图像学研究突出图像文本与潜文本或叙事文本的关系,为进入图像、阐释图像开辟了新的路径,从而重新观照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刘老师指出,吴琼教授新颖清晰的图像阐释观念既对容易陷入抽象化境地的艺术问题研究作出了真切把握,同时也忠于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具体性”对与会师生做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启发。最终,本次讲座在热烈的线上反馈和致谢中结束。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