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静雯)2022年4月6日上午8:30-10:30,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交流·发展”为主题的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第三讲“文化传播与哈佛百年华裔”于云端开讲。讲座由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副会长张凤主讲,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主持,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南京大学刘俊教授、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程国君教授与谈。学院副院长王晓鹃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及本专业全体硕博研究生、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300多人参会听讲。
讲座伊始,李继凯教授对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
主持人:李继凯
张凤老师围绕哈佛汉学大事展开,从哈佛汉学的开端讲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戈鲲化、赵元任、梅光迪、洪业、胡适、杨联陞等哈佛汉学家。
首先,介绍了华美文学先驱、哈佛1879年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并展示了珍贵的相片,生动地描述了戈鲲化的人生经历。他曾在上海美国领事馆、宁波英国领事馆做幕僚文书,用林琴南先生翻译的方法来教小班制的英美人士,教得十分成功。
戈鲲化
第二,对赵元任先生进行介绍。他于1914-1918年、1922-1923年、1941-1947年在哈佛求学授学编纂字典。在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22年回到北京任教。第三,梅光迪于1915-1920年间由芝加哥的西北大学转到哈佛后从白璧德受业,归国任教南开、东南大学,1922年与吴宓等创刊《学衡》,他们嗜古反对忽略古典的文学革命,致力导源,翻译欧西重要学术文艺。因赵元任推荐其继任,于1924-1930年接任哈佛教席,其中曾于1927年度回国任中央大学代理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院长,1936年之后任浙江大学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院长。第四,谈到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燕京大学教务长洪业1893-1980年协助成立哈佛燕京学社。此外,1936年中国的哈佛同学会(胡适、宋子文、林语堂等,吴文藻代表燕京大学)送了一尊似狮似麟的驼碑吉兽赑屃立于博斯屯馆前原址,其风化斑驳,几乎失去刻字及稜角,哈佛为了保护文物,每到秋冬天便将碑包裹保护起来。第五,对胡适等访问学者进行介绍。1944年10月22日到1945年6月17日,胡适曾到哈佛开讲《中国思想史》等课,住在赵家附近,为每日食客。第六,介绍了杨联陞等《哈佛问学录》人物。其中谈到1943-1944年美国政府军队的特殊训练计划,由陆军战略服务处委托开办了中日语训练班,派遣了哈佛百多名官兵来接受教育,速成中国话。杨联陞、周一良等都兼任助教。
此外,张凤老师列举了数位退役之后也十分有兴趣地参与了汉学研究的学者,例如史华慈教授,及史华慈指导过的杜维明、李欧梵、张灏、林毓生教授等极有声望、有辩证性思想的美籍汉学家;谈到了剑桥新语社红白粥会,由张凤老师联络学者访问卞赵或陆惠风教授;讲述了1989年剑桥新语社举办的五四运动70周年座谈会,并展示了自己与学者们的珍贵合照。
张凤与学者们的合照
主讲人:张凤
讲座结束后,徐志啸教授、刘孝廷教授、刘俊教授、程国君教授分别作出点评。
徐志啸教授认为张凤老师的选题“文化传播与哈佛百年华裔”非常好,好在文化传播在中国人心目当中,一般都是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来,而张凤老师的这个选题是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传播到美国、北美大陆,以哈佛大学作为典型个案,以哈佛大学校内长期从事东方文化传播的学者为代表,详细、全面地介绍他们在传播过程当中所做出的贡献。
点评人:徐志啸
刘孝廷教授谈及自己对于讲座的感受,感到非常亲切自然,认为张凤老师作为旅美作家,其作品特点是构思奇妙自然、文笔清新细腻、作品有历史与思想,所以广受好评。张凤老师的哈佛学术研究是以文入思,依时入史,凭借零距离的优势经验、独特的文学人类学的手法,为以沉默和可能淡出西学历史的北美华人学术奋斗历程,塑造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群雕,在艺术性和精神性的结合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刘教授认为张凤老师的研究以独特的视角,以特定的眼光,勾画了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哈佛为聚点的学术思想脉络。
点评人:刘孝廷
刘俊教授认为张凤老师对历史的介绍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二是张老师书写的哈佛是一个生动的、具体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哈佛;三是张老师在全面介绍哈佛的过程中,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张凤老师对哈佛历史人文环境的介绍,对哈佛与中国百年来教育文化的渊源的介绍,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书写来展示的,感情细腻、文字优美、用词典雅。
点评人:刘俊
程国君教授谈到,张老师从哈佛华裔的日常生活来讲,使我们看到了特别崇拜、羡慕、在海外的华文文学汉学家们的生活日常,以及他们的习性爱好,从细枝末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生动丰富。程教授认为如张老师等在哈佛的汉学家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的文学潮流。此外,程教授表示,张老师的讲座准备充分,体现了对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重视,也扩大了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文学文化系列讲座的影响力。
点评人:程国君
最后,杨剑龙教授进行总结。他认为,作为一个学者,必须“认真耕耘学术的自留地”。张凤老师对于哈佛大学的研究,就是她长期耕耘的一方自留地,没有其他学者能够超越。本场讲座可以用三个“真”字概括:真情、真实、真切。真情方面,张凤老师对于哈佛大学,对于汉学研究,对于哈佛大学的美中文化交流的研究,充满了真情,这是张老师几十年来执着研究的基础。真实方面,张老师能够不断努力搜寻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保存与梳理其亲历的故事和史料,不断发现、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研究成果让大家常读常新。真切方面,张凤老师充分发现与运用诸多第一手资料,包括发掘历史照片、历史史料,提供其亲历的经历与相关人员的资料,使其研究呈现出十分真切的历史与现实。杨教授总结到,张凤老师关于哈佛大学的研究,提供给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启迪,即开拓与耕耘学术的自留地,在真情、真实、真切中,给学术界不断奉献独特而独到的学术研究成果。
总结人:杨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