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冯超(1988—),男,汉族,河南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陕甘宁文艺、抗战文艺。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8年9月-2012年7月,于河南师范大学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攻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2年9月-2015年7月,于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5年9月-2018年7月,于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8年7月至今在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独作,《文学四要素视阈下的余华创作转型》,《商洛学院学报》,2014年5期;
2.第一作者,《论郭沫若与高等教育》,《郭沫若学刊》,2015年3期;
3.第二作者,《全新视域下的解读与重构——评王本朝著<中国现代文学知识谱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7期;
4.第二作者,《书法视野中的郭沫若与日本》,《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17辑;
5.独作,《萧三手稿管窥》,《文艺报》,2017年4月24日第7版;
6.独作,《论谢冰莹的思想转变与<黄河>的价值导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22辑;
7.第一作者,《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其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11期;
8.第一作者,《谢冰莹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认同与疏离》,《新文学史料》,2018年第2期;
9.独作,《郭沫若的中科大情节——以其为该校题颂的几首诗词为中心》,《新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
10.第一作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常务理事会暨“大西北文艺”研究高层次论坛综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2期;
11.独作,《战争时期文化人的责任与困境》,《文化中国学刊》,2020年第1期。
(二)项目
1.主持2019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文艺名刊《黄河》研究(2019J009),在研;
2.主持2019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咏西安诗词曲赋集成》数字化路径研究(19L22),已结项;
3.主持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般项目:《黄河》文艺月刊与抗战文艺的地域想象研究(19SZYB17),在研;
4.参与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187),在研;
6.参与2017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攻关项目:咏西安诗词曲赋文献整理与研究(17WT02),已结项。
(三)著作
1.分卷主编,《咏西安诗词曲赋集成:现当代作品》40万字;陕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版。第二作者;
2.郭沫若研究文库第一辑:《“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郭沫若》30万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四)主要获奖情况(科研、教学、社会类均可,代表性的)
1.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陕西现代文艺文献研究,中共陕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2018年9月;